为了促进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疗技术的全面发展,加强盆底疾病诊疗技术及盆底康复技术临床规范应用,提高妇科肿瘤及内分泌诊疗水平,蚌埠医学院附属淮北人民医院于2021年11月05-06日举办省级继教“淮北市第一届盆底康复诊疗技术新进展探讨班暨第二届相山论坛”,会议邀请区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作精彩的专题讲座,报告国内外的学术前沿新动态,并针对大家共同关心的学术热点问题进行交流。瑞琳他抗作为唯一抗HPV产品受邀参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大保教授亲自解读瑞琳他抗
学术分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吴大保教授
《瑞琳他抗——抗HPV感染治疗新方案》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的第四大高发及高致死率癌症,仅次于乳腺癌、直肠癌及肺癌,严重威胁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女性的生命健康。据全球癌症观测站的统计数据表明:2018年有近570000例的新增宫颈癌患者,并有近311000名女性死于宫颈癌,其中中国和印度贡献了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宫颈癌病例数,2018年中国新增宫颈癌患者达106000例,死亡病例数达48000例。故我国宫颈癌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几乎所有的宫颈癌都与HPV感染相关,HPV阴性的宫颈癌占比不到1%,主要包括一些特殊类型的宫颈癌。HPV感染首先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2014年第4版WHO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命名为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并将其分为LSIL(低级别SIL)和HSIL(高级别SIL)两级分类。低度SIL包括CIN1、P16染色阴性的CIN2级病变、HPV感染所导致的湿疣病变以及以前被命名的轻度非典型增生。高度SIL包括P16感染阳性的CIN2、CIN3级病变以及以前被命名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当病变突破上皮下基底膜侵袭到间质层时,则发展为浸润癌。从HPV持续感染到发展为宫颈浸润癌,一般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所以给了我们充分的时间窗口进行筛查、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时干预子宫颈癌前病变,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大会上,吴大保教授讲解了HPV感染治疗的新方案和目前国内外与HPV相关的前沿研究,并进一步讲解了HPV的致癌机制,对临床上HPV感染治疗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其中对HPV患者的感染人群分布、感染症状和因素、筛查和诊疗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讲解了依据HPV病毒特点的预防与治疗性产品——瑞琳他抗,作为在临床上系统治疗HPV感染的优选方案。
吴大保教授分析了HPV病毒在宫颈疾病中的致癌原理以及HPV抗原的制备,并讲解了瑞琳他抗的研发机制及核心成分,是以卵黄免疫球蛋白(IgY抗体)为核心的生物耗材。对已感染HPV的患者及HPV高危亚型反复感染的患者,及物理与手术治疗尚无法转阴的患者、尖锐湿疣术后患者以及患者的性伴侣都有治疗作用。对HPV感染和宫颈疾病在临床中的实际问题和应用方法,吴大保教授都给予了一一解答。
大会讨论环节
众所周知,高危型HPV在宫颈部位持续存在将增加宫颈癌发病几率。人类是HPV的唯一宿主,已感染表皮、粘膜及生殖器的覆层鳞状上皮,女性感染HPV病毒后,在宫颈鳞-柱上皮交界处繁殖致病。具有极高的宿主特异性亲和力和嗜上皮性。能在其感染部位上皮的基底细胞中大量复制。这种病毒由衣壳蛋白和核心组成,衣壳又分为L1、L2衣壳蛋白,其核心不存在包膜,仅呈现小型DNA,呈双链环状,是致宫颈病变的元凶。研究显示,L1壳蛋白不仅仅是病毒感染细胞的主要靶位,也是免疫反应攻击病毒的主要部位,通过形成免疫复合物,免疫反应被激活,从而达到清除病毒的目的。但是当HPV DNA感染后,如果不被及时清除,其与宿主感染体发生整合,DNA的复制、转录都会发生紊乱,基因调控产生异常,HPV L1衣壳蛋白受此影响不能合成,表达缺失,机体的免疫反应没有有效刺激,无法产生。被感染的细胞通过免疫逃逸机制引发宫颈病变和(或)病变的进展。
关于HPV病毒的致病机制,衣壳蛋白只是一方面。HPV基因组可分为3个区域:非编码的上游调节区,早期开放读码框架(包括E6、E7、E1、E2、E4和E5),与细胞的复制、转录和转化有关;晚期编码区(包括L1和L2衣壳蛋白),促使病毒DNA进入宿主细胞。从分子机制上看,E6、E7及抑癌基因p53、PRb之间相互作用使细胞发生癌变。E6蛋白结合p53蛋白形成复合物,促使p53蛋白快速降解,这种结合存在特异性。p53降解后细胞的分化周期会失控。E7蛋白和pRb的亲和性使G1期进入S期所需基因得以转录表达,E6、E7在宫颈病变组织中大量表达,导致细胞周期没有的基因调配控制,从而无限制的增值,发生宫颈细胞癌变永生化。
此外,miRNA的生物合成也受HPV病毒的影响,miRNA的表达异常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系。关于HPV致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机制的探索,一直在不断完善,病毒衣壳及核心DNA均在致病过程中发挥作用。*在感染HPV病毒后,大部分会被*自身的免疫系统所清除,主要靠T淋巴细胞所介导的细胞免疫来实现。只有持续的HR-HPV感染才会导致宫颈癌前病变甚至宫颈癌。所以*从感染HPV到宫颈发生病变需要长达10年左右,如果能早期发现HPV感染并给予干预措施,能大大减少宫颈癌的发病率。
最后,与会专家再次肯定了瑞琳他抗在HPV治疗领域以及在宫颈疾病防治中的显著效果,赞扬了瑞琳他抗携手基金会援助项目、商业保险等普惠广大患者方面的巨大支持。随着对HPV及宫颈癌防治的研究投入,以及通过制定合适的综合防治措施并有效应用于目标人群,宫颈癌有望成为可预防、可治愈的妇科恶性肿瘤。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作为宣传,与本网站无关。本文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观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本文链接:http://h.mocany.com/news-1517.html淮北市第一届盆底康复技术新进展研讨班暨第二届相山论坛圆满召开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